Vane's Blog

vuePress-theme-reco Vane    2018 - 2020
Vane's Blog Vane's Blog

Choose mode

  • dark
  • auto
  • light
首页
分类
  • 设计模式
  • 重新认识系列
  • 源码解析
标签
时间轴
关于
  • GitHub
  • 简书
author-avatar

Vane

8

文章

6

标签

首页
分类
  • 设计模式
  • 重新认识系列
  • 源码解析
标签
时间轴
关于
  • GitHub
  • 简书
  • 使程序运行更高效 - 原型模式

    • 定义
      • 原型模式的使用场景
        • 原型模式的UML类图
          • 原型模式的简单实现
            • 浅拷贝和深拷贝
              • 总结
                • 优点与缺点

            使程序运行更高效 - 原型模式

            vuePress-theme-reco Vane    2018 - 2020

            使程序运行更高效 - 原型模式


            Vane 2020-05-25 面试 设计模式

            原型模式是一个创建型的模式。原型二字表明了该模式应该有一个样板实例,用户从这个样板对象中复制处一个内部属性一致的对象,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克隆”。被克隆的实例就是我们所称的“原型”,这个原型是可定制的。原型模式多用于创建复杂的或者构造耗时的实例,因为这种情况下,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可使程序运行更高效。

            # 定义

           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,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。

            # 原型模式的使用场景

            1. 类初始化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资源,这个资源包括数据、硬件资源等,通过原型拷贝避免这些消耗。
            2. 通过new产生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,这时可以使用原型模式。
            3. 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,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,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,即保护性拷贝。

            需要注意的是,通过实现Cloneable 接口的原型模式在调用clone 函数构造实例时并不一定比通过new操作速度快,只有当通过new构造对象较为耗时或者说成本较高时,通过clone方法才能够获得效率上的提升。因此,在使用Cloneable 时需要考虑构建对象的成本以及做一些效率上的测试。当然,实现原型模式也不一定非要实现Cloneable 接口,也有其他的实现方式,本章将会对这些一一说明。

            # 原型模式的UML类图

            prototypemode

            • Client:客户端用户
            • Prototype:抽象类或者接口,声明具备clone 能力
            • ConcretePrototype:具体的原型类

            # 原型模式的简单实现

            下面以简单的文档拷贝为例来演示一下简单的原型模式,我们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创建了一个文档对象,即WordDocument,这个文档中含有文字和图片。用户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内容编辑后,打算对该文档做进一步的编辑,但是,这个编辑后的文档是否会被采用还不确定,因此,为了安全起见,用户需要将当前文档拷贝一份,然后再在文档副本上进行修改,这与《Effective Java》一书中提到的保护性拷贝有些类似,如此,这个原始文档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样板实例,也就是将要被“克隆”的对象,我们称之为原型:

            /**
             * 文档类型,扮演的是ConcretePrototype角色,而cloneable是代表prototype角色
             */
            public class WordDocument implements Cloneable {
                //文本
                private String mText;
                //图片名列表
                private ArrayList<String> mImages = new ArrayList<String>();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public WordDocument() {
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----WordDocument 构造函数----"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        protected WordDocument clone() {
        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ordDocument doc = (WordDocument)super.clone()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c.mText = this.mText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c.mImages = this.mImages;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doc;
                    }catch (Exception e){
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null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public String getText() {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mText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public void setText(String mText) {
                    this.mText = mText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public List<String> getImages() {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mImages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public void addImage(String img) {
                    this.mImages.add(img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/**
                 * 打印文档内容
                 */
                public void showDocument() {
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");
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Text :" + mText);
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Images List: ");
                    for(String imageName : mImages) {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image name: " + imageName);
    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"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            15
            16
            17
            18
            19
            20
            21
            22
            23
            24
            25
            26
            27
            28
            29
            30
            31
            32
            33
            34
            35
            36
            37
            38
            39
            40
            41
            42
            43
            44
            45
            46
            47
            48
            49
            50
            51
            52
            53
            54

            通过WordDocument类模拟类Word文档中的基本元素,即文字和图片。WordDocument 在该原型模式示例中扮演的角色为ConcretePrototype,而Clonebale的角色则为Prototype。WordDocument中的clone方法泳衣实现对象克隆。注意,这个方法并不是Cloneable接口中的,而是Object中的方法。Cloneable 也是一个标示接口,它表明这个类的对象是可拷贝的。如果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却调用了clone函数将抛出异常。在这个示例中,我们通过实现Cloneable接口和覆写clone方法实现原型模式。

            下面看看Client端的使用:

            public class Client {
      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            //1. 构建文档对象
                    WordDocument originDoc = new WordDocument();
                    //2. 编辑文档,添加图片等
    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setText("这是一篇文档");
    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addImage("图片1");
    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addImage("图片2");
    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addImage("图片3");
    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// 以原始文档为原型,拷贝一份副本
                    WordDocument doc2 = originDoc.clone();
                    doc2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        //修改文档副本,不会影响原始文档
                    doc2.setText("这是修改过的Doc2");
                    doc2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            15
            16
            17
            18
            19
            20
            21

            输出结果如下:

            ----WordDocument 构造函数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修改过的Doc2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            15
            16
            17
            18
            19
            20
            21
            22
            23
            24
            25
            26
            27
            28
            29

           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,doc2是通过originDoc.clone()创建的,并且doc2第一次输出的时候和originDoc输出是一样的,即doc2是originDoc 的一份拷贝,他们的内容是一样的,而doc2修改了文本内容以后并不会影响originDoc 的文本内容,这就保证了originDoc的安全性。还需要注意的是,通过clone拷贝对象时并不会执行构造函数!因此,如果在构造函数中需要一些特殊的初始化操作的类型,在使用Cloneable实现拷贝时,需要注意构造函数不会执行的问题。

            # 浅拷贝和深拷贝

            上述原型模式的实现实际上只是一个浅拷贝,也称为影子拷贝,这份拷贝实际上并不是将原始文档的所有字段都重新构造了一份,而是副本文档的字段引用原始文档的字段,如下图所示:

            prototypemode

            我们知道A引用B就是说两个对象指向同一个地址,当修改A时B也会改变,B修改时A同样会改变。我们直接看下面的例子,将main函数的内容修改为如下:

  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        //1. 构建文档对象
                WordDocument originDoc = new WordDocument();
                //2. 编辑文档,添加图片等
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setText("这是一篇文档");
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addImage("图片1");
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addImage("图片2");
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addImage("图片3");
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// 以原始文档为原型,拷贝一份副本
                WordDocument doc2 = originDoc.clone();
                doc2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    //修改文字和图片
                doc2.setText("这是修改过的Doc2");
                doc2.addImage("haha.jpg");
                doc2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originDoc.showDocument(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            15
            16
            17
            18
            19
            20

            输出结果如下:

            ----WordDocument 构造函数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修改过的Doc2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haha.jpg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haha.jpg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            15
            16
            17
            18
            19
            20
            21
            22
            23
            24
            25
            26
            27
            28
            29
            30
            31

           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,最后两个文档信息输出是一致的。我们在doc2添加了一张名为“haha.jpg”的图片,但是,同时也显示在originDoc中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学习过C++的读者都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,这是因为上文中WordDocument的clone方法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浅拷贝,引用类型的新对象doc2的mImages只是单纯地指向了this.mImages引用,并没有重新构造一个mImages对象,然后将原始文档中的图片添加到新的mImages对象中,这样就导致doc2中的mImages与原始文档中的是同一个对象,因此修改了其中一个文档中的图片,另一个文档也会受印象。doc2的mImages添加了新的图片,实际上也就是往originDoc里添加了新的图片,所以,originDoc里面也有"haha.jpg"图片文件。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答案就是采用深拷贝,即在拷贝对象时,对于引用型的字段也要采用拷贝的形式,而不是单纯引用的形式。clone方法修改如下:

            /**
             * 克隆对象
             */
    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    protected WordDocument clone() {
                try {
                    WordDocument doc = (WordDocument)super.clone();
                    doc.mText = this.mText;
                    doc.mImages = (ArrayList<String>)this.mImages.clone();
                    return doc;
                }catch (Exception e){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return null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
            如上述代码所示,将doc.mImages指向this.mImages的一份拷贝,而不是this.mImages本身,这样在doc2添加图片时并不会影响originDoc,运行效果如下:

            ----WordDocument 构造函数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修改过的Doc2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haha.jpg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Start ----
            Text :这是一篇文档
            Images List: 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1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2
            image name: 图片3
            ----Word Content End ----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10
            11
            12
            13
            14
            15
            16
            17
            18
            19
            20
            21
            22
            23
            24
            25
            26
            27
            28
            29
            30

            原型模式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模式,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原始对象进行拷贝,在这个模式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:深、浅拷贝的问题。在开发过程中,为了减少错误,建议大家在使用该模式时尽量使用深拷贝,避免操作副本时影响原始对象的问题。

            # 总结

            原型模式本质上就是对象拷贝,与C++中的拷贝构造函数有些类似,他们之间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都是深拷贝、浅拷贝。使用原型模式可以解决构建复杂对象的资源消耗问题,能够在某些场景下提升创建对象的效率。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保护性拷贝,也就是某个对象对外可能是只读的,为了防止外部对这个只读对象进行修改,通过可以通过返回一个对象拷贝的形式实现只读的限制。

            # 优点与缺点

            优点

            原型模式是在内存中二进制流的拷贝,要不直接new一个对象性能好很多,特别是要在一个循环体内产生大量的对象时,原型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其优点。

            缺点

            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,直接在内存中拷贝,构造函数是不会执行的,在实际开发当中应该注意这个潜在的问题。优点就是减少了约束,缺点也是减少了约束,需要大家在实际应用时考虑。

            本文转载自《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》一书,手敲一遍,加深印象。原作者在这